阿姆斯特丹:明日智慧之城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曾讨论过中国及他们在前沿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功。 但建筑师杰森·波默罗伊(Jason Pomeroy)认为比起亚洲的这些同侪们来说,西方的智慧城市更值得称道。 他认为,政府其实难以介入技术革新;反而是国民们基于自身需求来体验和拥抱技术革新才是真正的出路。
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智能技术的阿姆斯特丹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案例。 这座城市在2016年荣获“创新之都”大奖。此后,当局也将获得的95万欧元的奖金用于后续的投资和研究。
其他的智慧城市项目往往进展缓慢。 英国《卫报》在2011年就曾提到阿姆斯特丹会是未来的城市。那么,这个城市做了什么使它成为明日智慧之城?
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倡议
该倡议提出了六个领域的项目先行——基础设施和技术,能源、废物利用和水资源,出行,管理与教育,公民与生活和环形城市。
虚拟电厂实验涉及家用电池。该项目让用户进行太阳能电池板能源的储存和交易。绿色生活实验室也致力于将自然融入城市环境。
这些“生活实验室”在特定的社区开展工作。 这些社区测试各项新技术并为该倡议收集数据。
IJburg小社区主持了一个特别的解决方案测试。 这个小岛经常在高峰时间发生交通阻塞。 智能工作实验则允许工作人员在共创空间工作。 该项目旨在测试高峰时段通勤的时间花费和尾气排放量等数据。
这些通过测试的项目将在阿姆斯特丹被广泛推广,从而扩大了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其他测试项目
如果仅仅应用新技术而不评估其后续影响,那么对于城市来说可能是浪费钱的。 阿姆斯特丹开展了一系列涵盖城市生活各个方面的试点项目,其中包括废物处理计划、创新停车场和运输系统改进等。
在这些测试项目被大规模的推广前,这个城市会从这些测试项目那里学习所收集的数据从而用于未来的项目或在应用新技术时不断调优。
其中一个例子是使用GPS数据来管理交通流量。 这种实时数据的使用使整个交通系统更加灵活。 它会实时响应道路使用者的需求,而 这与基于过时数据的刚性交通管理模型完全不同。
另一个例子是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如运河系统上的运送船,的应用项目。 阿姆斯特丹有165条运河,总长约31英里。 如果这个项目项目被证实有效,那么可以缓解目前的街道拥堵问题。
LoRaWAN网络系统
2015年,阿姆斯特丹推出了物联网专用网络系统。 它使用长距离广域网(LoRaWAN)技术。 这种低功耗、低带宽的技术能够连接智能对象并收集相应数据。该网络系统的传感器可以通过免费网络发送信息而不干扰常规的移动网络。
该网络的一个简单的使用场景是自行车运动探测器。当自行车被移动时,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消息。 如果你把自行车锁在路边,这时候你就知道它被偷走了。
LoRa联盟正努力将低功耗广域网(LPWAN)推广为全球标准。 这项技术可以通知清洁人员来及时清理快满的垃圾桶; 可以指导司机清空停车位;或者可以给你发信息,提醒你出门的时候家里有个窗户没关上。
连接在这个网络上的设备不需要连接3G、蓝牙或Wi-Fi信号。 阿姆斯特丹仅需要布置10个1200美金的的网关来实现该网络的全城覆盖。有了它,大家不但可以使用免费的网络,还不需要因此担心泄露个人信息。
阿姆斯特丹正致力于全场景的技术革新
阿姆斯特丹还有许多智慧城市项目仍在进行中。 这个城市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智慧城市”还有一段时间。 但他们比许多其他城市已经先行一步了。其中,任命城市首席技术官也表明他们的决心。这座城市的发展目标是降低人类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并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
Navigant预测,到2023年智慧城市技术每年将会为这座城市创造275亿美元的收入,而届时阿姆斯特丹也将会在这个领域内获得资本层面的成功。
智慧城市技术的不断拓展也为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更多智能设备,当然还是可以使用像SURE万能助手这样的通用遥控器App来创建自己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体系。
该你说说啦——以上哪个智慧城市的举措最吸引你?
留言